从“水渠式”思政课程到“浸入式”课程思政——史国君书记为学工队伍讲授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

日期:2019-08-21 来源:学生工作处

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如何?如何探索具备特色的“南工程”思政工作思路?8月20日上午,史国君书记以“回应时代呼唤 强化育人实效”为题,为参加2019年学生工作研讨会的全体学工队伍成员讲授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史书记的报告紧密围绕“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同向同行”、“探索具备特色的南工程思政工作思路” 三个方面,用“立德树人”、“协同发力”、“注重实效”三个关键词,深入阐述了“水渠式”思政课程到“浸入式”课程思政的思政工作理念。

史书记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增强“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落实立德树人。特别是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通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理念及实践途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筑牢青年一代的思想防线,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应时代呼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史书记向大家传达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并结合文件精神,阐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史书记强调,“思政课程”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推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适应新时代要求,从单一的以“思政课程”为主的思政教育模式,转向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更好地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如何探索具备特色的南工程思政工作思路?史书记用“注重实效”四字作了回答。针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他从“提升‘高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力”、“拓展‘宽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力”、“提升‘精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增加‘温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强化‘黏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五个方面明确了我校创新思政工作的总体要求。他指出,思政工作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特色、针对学生思想特点,通过“深入发掘本校思政资源”、“注重校企合作及产学研深度融合”、“密切服务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依托校本资源走向特色化,重视情感教育倡导人本化,依托协同机制实现品牌化,拓展与创新课程思政的范畴,努力构建具备南工程特色的注重实效的“大思政”格局。

史书记在讲座中还充分肯定了学生工作队伍为学校事业发展所作出的成绩,并对大家提出了“政治信念坚定,师德师风优良,业务能力过硬,工作亮点突出,理论研究有成果”的殷切期望。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思政课专业教师到会聆听了史国君书记的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