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南工  >  正文

“知心朋友”“值得信赖”“没有距离感”……当问及同学们对从事资助工作老师们的印象时,这样的形容语脱口而出,这便是南京工程学院学子们心目中资助老师的形象。

南京工程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精准资助”,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资助全覆盖、育人全过程。资助工作者们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坚定资助育人的责任担当,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紧紧放在自己的心上,全力帮助同学们成长成才。


爱心化春泥

“郭老师,分你一半橘子吃”,看着小张同学自然地将一个橘子剥开递过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辅导员郭欣瑜老师的内心涌起一阵阵地感动。小张的母亲自他上高中时就离家出走,家中仅有爸爸和妹妹两人。小张同学个性极其内向,同时伴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在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普查中,小张显现出来的问题引起了她的关注。她在全方位地了解小张的基本情况后立即和他进行了沟通交流,在得知小张妹妹中考失利后,她主动了解情况,结合自身的经历,提供可行的建议。经过长达一年的不间断交流,小张真正感受到了她的善意和真心,从一开始的对抗情绪到放下负担,直至完全敞开心扉,人也渐渐地阳光开朗起来,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undefined

郭欣瑜老师(左)和学生交流


这是郭欣瑜老师的日常工作常态,也是南京工程学院众多从事资助工作老师的工作缩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时刻牵动着他们的心,他们的努力、温暖也滋润了这些同学们的心灵。


凡事入细微

学校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陈亚老师从事了10年学生资助工作,她工作踏实、细致严谨,认真领会上级各项资助工作政策,积极组织开展校内资助育人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她第一时间组织了校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摸排,细致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及时给予疫情应急资助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比对各类资助信息,确保资助信息准确,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及时、到位,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我责无旁贷。”这是陈亚老师的心声。


陈亚老师(右)在工作中


“你愿不愿意跟我回家过年?”看着张慧老师笑眯眯的眼睛,小李同学怯怯地点了点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对于孤儿的关爱和帮助,是资助中心张慧老师心里的“偏爱”。

从全局到个体,老师们既有大局的站位,又有“一对一”的暖心关爱。他们坚信,所有一点一滴的努力,足以改变很多人的人生故事,点亮无数人的梦想与未来。


精准解困忧

2019年6月的一天,一辆小车疾驰在南京到常熟的高速公路上,车上坐着的是工业中心党总支副书记王雪飞、辅导员以及一名专业律师,他们从南京出发,驱车200多公里赶往一名贫困学生家中。这名同学家中突遇事故,母亲去世,仅剩下失去劳动力卧病在床的父亲,且家庭还处于民事官司之中,原本经济就不宽裕的家庭更显孱弱。学校迅速采取帮扶措施,第一时间给予学生特困补助,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开展心理疏导,鼓励学生面对生活的困难。王雪飞老师还专门联系了专业律师,为学生提供上门法律服务。他们看望学生及父亲,并与社区负责人沟通,尽全力解决学生家庭的生活困难,提供法律咨询,为学生在校安心学习解决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该生终于重新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此后,该生多次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已经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还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热情和关爱回馈社会。

精准关爱,将单一的经济资助转化为融“经济资助、精神培育、心理关爱、成长锻炼”于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资助人们在育人探索中共同营造“解忧解困-育人育心-成长成才-反哺回馈”良性循环。


济困践行动

社会工作专业的张伟老师在三尺讲台、于广袤天地书写资助育人理念,他发起成立了南京红叶社会工作服务社,通过搭建平台、能力锻炼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自强自立、创新创业,成长为国家社工事业的储备人才。他始终坚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4年他联系淮安市国涟建筑安装公司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超过80名学生获得资助。2015年开始至今,在学校设立红叶奖学金,170名社工专业学生获得直接资助。通过设立的奖学金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激励同学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与汗水浇灌出美好的未来。他说:“国家和学校完善的奖助体系给曾经的我提供了圆梦的机会,也支持了我在社工这条道路上一路前行。每当看到为梦想努力拼搏的困难学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对困难学生的资助,不仅是帮助他们圆梦,更是践行了我‘学习社工、从事社工、奉献社会’的初心使命。”他还特别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通就业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岗位推荐、面试指导和签约服务等求职关键环节的指导,每年都有1-2名学生在红叶服务社就业。受助学生薛秋艳不仅被评为南京市第三届十大“最美社工”,其创办的南京江宁星火社工事务所也已成长为南京市初具规模的社工组织。

“教育与资助并举,资助与扶志并重”,资助人们心怀忠诚、行有方向,用实际行动践行资助理念,通过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切实帮扶,帮助其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励他们面对贫困和挑战要无惧无畏、勇敢追梦。


育人新发展

董超老师注重不断创新资助育人载体,他在国际教育学院成立资助育人工作室,通过开展主题沙龙、案例研讨、育人实践等活动,以学生数据为基础,开展精准资助服务,促进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他积极搭建“线下+线上”助学平台,为学生积极寻找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多领域发展。此外,他还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国教院哔哩哔哩、微博、微信等平台官方账号开展宣传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家资助政策真正入脑入心。


董超老师(后排左二)和学生合影


拓展资助渠道、丰富资助内容、讲好资助故事,都是资助工作新发展的必需,资助人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构建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南京工程学院所有资助人的心头牵挂,他们始终紧密结合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实际,将党对资助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将一颗真心赋予学生,在爱的路上陪伴学生一路前行。他们用真诚告诉学生:贫穷不是错,只要拥有一颗顽强不屈的心,就能书写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新闻链接:http://www.jsllzg.cn/lilunzhuanti/dsxxjy/wmbs/bss/dt/ssgx/202106/t20210614_7123633.shtml

相关链接:

《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我为群众办实事”——扶困助学在行动⑦丨南京工程学院:资助人在爱的路上一路前行 (xuexi.cn)

《中国江苏网》:https://m.jschina.com.cn/v3/waparticles/7220ccc39a2647e0a02921ca3b017949/nAJYNwj6HHvHCKvl/1&tencentShare=1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1号 | 邮编:211167

版权所有©南京工程学院
苏ICP备050071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