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谱写人才培养新韵

日期:2007-06-08 来源:杨爱群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方山脚下的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校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用并举,学创结合,强调实践,注重创新,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为科技创新夯实根基;在制度建设中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实践中,为科技创新引领方向,从而推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谱写人才培养新韵

——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纪实

曹 都 石贵舟

建章立制,着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南京工程学院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把它作为学校的一项特色工作来抓,在全校构建科学化的组织保障和科学评估等一系列保障体系。

完善组织,健全制度

为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同时学校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之中,按照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内容,由各有关部门和教学单位抓好落实。学校还建立和扶持各级学生科技协会、各类兴趣小组和各课题研究项目组,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锻炼学习,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各级组织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健全制度方面,学校制定了运行管理、教育考核、奖励,学术规范等制度,并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基金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行立项管理和结题验收。在运行管理中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的工作思想,即:日常中抓规范,规范中抓提高,提高中抓特色,不断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在教育考核制度中,学校对各部门的教育工作有明确的要求,对大学生有“学成”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在奖励制度中,学校每年对各院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评比,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在学术规范制度中,学校引导和规范大学生学术行为,把握正确的方向,要求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并在实践中完善和创新,充分发挥大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提高。

提供条件,科学评估

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该校还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创新实践的条件:一是拨出专项经费,出台资助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开展师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要求广大教师敬业育人,奉献有为,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三是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向大学生开放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添置必要的设备,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支持;四是建设了一批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层次;五是资助重点课题参加全国全省的大学生科技竞赛。

“科学评价体系”是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挥棒,学校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考核和评价,发挥其导向和激励的功能。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坚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即: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结果等方面的多元化,倡导实行类似于技能鉴定的等级证书制,分类分等级给出评价结果,颁发等级证书。制定实施细则,对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的成果,校级及以上科技类竞赛中获奖成果,自主研发的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发表学术论文,专题社会调查的成果,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的论文,必修或选修科技创新课程学习成绩,以及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的数量和学习报告的层次等,给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A、B、C、D四个等级的认定。

真抓实干,全面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大学生不同个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层次上的差异和发展上的渐进性,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为此,南京工程学院建立了多样化的实施体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引导与培养。

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加强科技创新根基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智能结构为基础,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是形成这个基础的主渠道,所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

首先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

其次是在学科和专业教育中渗透,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再次是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奖励一定的学分,从而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承认大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并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条主线”是指坚持以基本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面向”指面向行业、面向区域经济需求,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三项原则”指坚持“应用、实践、创新”的三项原则;“四个突出”是:突出工程能力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突出“产、学、研”结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创新和创业人才的能力培养。

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校园文化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风、校训为精髓,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氛围和活动参与使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首先是校园文化活动突出科技创新的主题,倡导、组织和引领大学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是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率,让更多的大学生受到教育。再次是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发挥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教育的效果。

以开展各类科技竞赛为动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组织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既为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动力。竞争性、挑战性强的各类科技竞赛是检验、锻炼、提高和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很好的平台。

其中,校内竞赛关注群众性与参与度,照顾到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分专业、分层次举办,形成系列化、届次化,扩大影响力,着力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校外竞赛关注针对性和成果化。

选择好竞赛项目,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组织好参赛队伍,培育一批创新性强的学术科技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以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发科技创新成果

以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实践为平台,着力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一是实践项目的来源多元化。一方面实行立项制,学校、院系两级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明确创新实践的任务和要求,实行项目管理。另一方面实行参与制,选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承担一定的任务。倡导“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或兴趣志向,突出创新特点,选择受大学生欢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课题。二是实践过程的多样化。可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题组的创新实践,也可以是学生完全自主的创新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让大学生多与疑问接触、与观察接触、与方法接触、与想象接触、与灵感接触、与勇气接触、与献身精神接触,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三是发掘和培养骨干,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团队,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发挥其师范和辐射作用。

潜移默化,充分凸显 科技创新成效

南京工程学院一系列的创新措施和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与实践,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南京工程学院自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来,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江苏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因“上手快,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也多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几年来,相关专业的同学到知名企业深圳华为和中兴通讯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中兴通讯还在该校从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的毕生中挑选50多人重新组班进行岗前培训,然后整班签约该校毕业生。大学生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自主地选择走创业发展的道路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何宁同学在西部计划服务一年后,选择在云南举办基础教育和科技服务社会的项目,创办了一家科技咨询服务公司和一所优质幼儿园,他们都成为社会创新创业的典型。

创新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科技创新活动的学习和研究实践使大学生直接体会和经历科技创新的过程,他们努力将书本知识和课堂知识运用于科技创新的实践;反之,如果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会促进其自觉补充未知的知识,会跨专业、跨学科找老师请教学术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了科学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学风建设,也为该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牵引作用。

南京工程学院在五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探索了一条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新路。实践证明,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极大地加强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在全校已经形成“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良好氛围,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与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校上下正以“聚精会神迎评估,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以评促建、加快发展。南京工程学院正在发展的道路上再浴春风,再谱新韵。

来源:南京工程学院星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