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专题】学研结合,创新创造——国际教育学院“南工程F5”暑期实践团队助力小微企业智能制造

日期:2019-08-29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走访工厂,寻现实问题

国际教育学院“南工程F5”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12日至7月26日,对浙江鼎协康电子厂、浙江灵动电子厂等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五个软件工程专业背景的学生,怀揣创新梦想,希望通过暑期实践更好地了解工业市场智能化程度,找到软件工程专业在工厂智能化应用方面的突破点。

经过为期半个月的调研,团队成员发现走访的几家工厂,仍采用人工生产、人工检验、人工计件的传统制造模式,生产效率比较低。在调研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小型工厂,其生产模式与我国当前推崇的“智能制造”相差甚远,企业负责人对工业机器人在本行业的应用了解不足,同时,诸如购买工业机器人前期投入较高等因素,导致了企业生产模式难以向工业自动化转型。这样的调研结果让团队成员萌发了运用仿真软件和所学知识,推动小微生产型企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自动化生产模式转变的想法:设计一套能将前期投入降到最低的工厂智能自动化生产方案。

运用知识,实践出真知

整个八月,实践团队成员就如何提高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系统效率问题,从仿真模拟系统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杭州维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运用维讯公司的SFB(Smart Factory Builder)仿真软件,模拟机器人上下料系统和外围PLC(ProgramableLogicController)货料运输系统,进行设计并编写机器人代码,再加入产业链自动化的理念,进行模拟实验,旨在研究出一套用一台机器人上下料照管三台甚至更多加工中心上下料的方案。相对于传统一对一照管的生产模式,此方案能极大地提升单个机器人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同时,团队成员在设计方案中增加了机器视觉检测的功能,以实现加工完成后自动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相比传统加工质量检测,使用机器视觉的识别速度更快,准确率也更高。此外,该方案还引入了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将立体仓储与生产单元无缝衔接,保证了机器人始终有工件需要上下料,减少了由于人工运送货物不及时所导致的机器人生产力的浪费。

科技创新,助企业发展

目前,“南工程F5”暑期实践团队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仿真,已到达可全自动化运行阶段,基本实现了整条生产线的取、加工、放,在完成与机器的适配后可以投入试用。我国的工厂智能化生产线正处于转型节点,期待“南工程F5”暑期实践团队的实践成果,能够为小微企业的生产模式转型,提供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同时,希望能有更多大学生带着科技创新成果,加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行列,为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尽绵薄之力。